甲骨名家
 
甲骨文与现代社会
 


还原甲骨文书法为让更多人与之亲密接触
 

还原甲骨文书法为让更多人与之亲密接触

齐媛媛

      甲骨文书法之父罗振玉的曾孙罗卫国执著甲骨文的传承与保护,为不让甲骨文面临风化、消亡等威胁——
  提到甲骨文,即使不是搞收藏的人,也会明白其属于国宝级文物。但由于易风化,甲骨的保存难度较大,在国内一些拥有甲骨文的博物馆,不得不将这些稀世珍宝封存起来,无法向世人展示。“我们老祖先费那么大劲创造出甲骨文字,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说这番话的罗卫国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和鉴藏家罗振玉的曾孙。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与三千年前出土的甲骨文有“亲密接触”,目前,罗卫国正在试着把全国的甲骨文还原制成拓片,“我的曾祖父把甲骨文从龟背、兽骨上请到宣纸上,变成书法,而我现在是要把它们再重新还原回去。”罗卫国说,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轮回。
  [天价]
  20片甲骨文拍出5270万
  “作为国宝级文物,甲骨文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出土三千年,目前在全世界有15万片左右,而中国则拥有其中的11万片。”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底蕴,在星海创意岛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罗卫国向记者说起甲骨文来是如数家珍。对于中国的甲骨文研究,罗卫国的曾祖父罗振玉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不仅参与了甲骨文的发现与收藏,更成为开创甲骨文书法的第一人,与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被并称为“甲骨四堂”。
  “作为国宝级文物,甲骨文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罗卫国说,前年,在上海一个拍卖会上,一个天津持有人的20片甲骨文,拍出了5270万的天价。
  [情结] 对甲骨文进行传承和保护
  “祖先费那么大劲创造出的文化遗产,却面临风化、消亡等威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罗卫国告诉记者,他的曾祖父当年在甲骨文、青铜器、书籍等方法的收藏造诣很深,“他曾设法保留了8000麻袋明清档案免于焚毁,其收藏都作为国家文物被各级博物馆收纳。”
  由于年代久远,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却一点点风化、变脆,很多馆藏的甲骨文不得不被封存起来,“我们老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却无法展示给后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轮回] 把甲骨文还原回去
  “曾祖父开创了甲骨文,我则试着把甲骨文书法还原回去,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轮回。”
  亲眼目睹了一些博物馆封存甲骨文的无奈之举,罗卫国萌生了一个想法,试着用一种更易于保存的方法,把甲骨文还原回去。他潜心研究了录有甲骨文的字典,并根据字典中的记录,选取了造型相对完整的甲骨片,制成了10片甲骨文拓片,此举一出,收藏界褒扬声四起,“有效还原了甲骨文的本来面目,做工极为讲究,易于保存。 ”曾有业界人士做此评价。
  在罗卫国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他所做的甲骨文拓片,“这些拓片不是说做就做得出来的。”罗卫国说,制作甲骨文拓片是有讲究的,造型需要有雕塑的功底,而还原文字则要有书法的底子,落到实处则必须有篆刻的功夫,做出成品来,制作者还要具备搞收藏做旧的水准。
  罗卫国告诉记者,说到他所掌握的这些功底,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罗卫国的母亲是溥仪弟弟的女儿。罗卫国至今仍记得,溥仪曾在他12岁时对他说的一句话,你好好学艺术吧,将来对你有用的。正是这句话,让罗卫国走进艺术的王国再也没有回头。
  [送字] 只为更多人了解甲骨文
  “在写甲骨文书法时,我感到自己的血液里有一种情绪在涌动,那是曾祖的遗风。”
  “我做这么多,只是希望甲骨文这个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罗卫国说,在传播甲骨文文化的过程中,他常常感到人们对于甲骨文的了解太少,“常常有人在我这个屋子里转了一圈后,就和我沉默对视,我知道,他不知道我写的是什么东西。”
  罗卫国说,他特别喜欢把写好的甲骨文书法送人,每送出一幅字,还要附赠一份“翻译” 字条,“我要让接受字的人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然后再一传二,二传四,越来越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愿意传承甲骨文,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来源:半岛晨报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