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家
 
甲骨艺术美学
 


(日)北室南苑 译者:高慧 :甲骨文的结构美
 

甲骨文的结构美

(日)北室南苑 译者:高慧

人类从生到死都生活在有形之中,地球上存在的所有有形之物-从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到人工制作出来的,都在集有形之大成的社会中架构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就像阿米巴虫这样的微生物,自由遨游在包纳万物形象的大海之中。
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凡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用肉眼看到的、能用知觉感受到的所有物类,人类都能够表达出来。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他能把概念具象化,甚至能把形而上的抽象世界自由置换成有形。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描画书写的表现行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总想留下些生命的印记,描画书写就是这种愿望的一种体现。在世界文明发祥地遗留下来的壁画和文字就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点。这些表现行为仅仅是人类想记录下面对大自然时的状态而已,可能还不具备美化意识。但是,人类还是有装饰欲这种本能的。因为有追求美的渴望,所以人们在建造生活必需的住宅和制作生活用品时,经常改良,在神器和生活用具的表面描画上几何图形的连续纹饰等,不断获得装饰的喜悦感。
目前在中国可解读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凝结着当时殷商人的表现装饰愿望而诞生的。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认为,上天创造人类和世界,上天亦支配人类和自然,人类即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基于把火、水、方位等神格化的信仰,人们制定了选择祭神场所和时间的标准,甚至规定了房屋的建筑风格。这是一种原始信仰,它源于认为自然界规律左右人类规则的概念。河南的龙山文化,即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出现的殷商,是东亚农耕文化圈的重要据点。农耕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长久稳定的文化发展而来的殷商文化扩展到东北亚直至日本。日本亦处于东亚农耕文化圈内,日本文化的源流很多可追溯到殷商时代。自然信仰是农耕的不可或缺之物。
基于殷商社会有上述自然信仰,就必然要与数以万计的自然之神沟通,甲骨文字因此而诞生了。甲骨文的基本形态就是具象,其中还巧妙地揉进了抽象元素。
文字产生以前的原始纹饰中詋术色彩很浓,通常会用几何体的连续纹饰来表达这种祈祷的抽象概念。人类想要表现祈祷和占卜愿望时,抽象形体作为象征比具象更普遍,有着高超的造型特征。比如“卍”字或涡旋状的文字,虽然来自于具象但终究还是几何图形。从这个层面看,甲骨文作为权威与祭祀的神圣象征具有很强的形态特征。因此作为向神祈愿和占卜的象征,甲骨文的诞生非常合乎情理。
在此,我想谈一谈甲骨文的结构美。

甲骨文的构成美
甲骨文为何纵长的形状居多?
在纸墨还没发明的时代,人们把尖锐的刃器当作书写工具在龟甲、牛肩胛骨、鹿头骨有时是人骨上刻画。因为上述素材纵长形的较多,所以写出来的字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容易呈纵长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动物的组织结构易于用刃器纵向刻画。在牛肩胛骨上实际操作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随之也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书写习惯。而且人们手工作业时,为自上而下书写提高相率,往往偏好纵长形。自然而然,纵长字体也就成了必然形态。故而纵向书写的文字写成纵长体更会体现出纵向的节奏美。同样横向书写的文字写成偏横结构才能看出横向的节奏美。
甲骨文的造型原理美
统合造型原理的5个理论是1、均衡;2、对称;3、和谐的律动;4、强调;5、配置。
1、 均衡(balance)(图1)
甲骨文字的创造基准是把地球上存在之物的形态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地面上,人们或坐或立,矗立着建筑物,有动物也有植物,甲骨文就是在这样写实的基础上来表现它们的。所以,甲骨文产生之初就设定了在文字下有地面支撑这样一个前提,也就要求文字在角度上需要具备舒适且安定的均衡感。除“鹿”字以外,表现动物的文字都要优先让位于纵长形这个条件,包括“鱼”字也要把头部置于上方。
其中这个原理还包括分割和歪曲这两种形式。比如“川”字表现一条河流动,被分割成三条竖线,而且为了表现流动的状态,将其故意歪曲以保持某种均衡。“水”、“州”也是如此,“女”字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姿,在歪曲中很巧妙地表现了均衡。“中”字的旗帜被分割成了上下两部分保持均衡。“不”、“角”、“系”、“西”等字的下半部分更能于歪曲中看到艺术之美。
2、 对称(symmetry)
①左右对称(图2-1)
文字字形的左右对称分为两种,一种是左右具有对称性的,另一种是可自由变换正反的。前者与篆书的左右对称大致相同,后者在甲骨文整体来看是一种相当多见的现象。
②放射对称(旋转)(图2-2)
基于文字下方有地面支持这一假定概念,呈放射性对称的结构非常少。
③平行移动(图2-3)
有几个例子。
3、 和谐的律动(节奏)(图3)
这是创造修饰美的条件中重要的一个原理。这个律动中有反复、连续、交替、和声等种类,是装饰性纹饰的起点。和谐的律动在音乐中被称为节奏,它与视觉律动同样给人们以快感。把三个同样的造型合成一个字,就意味着“多”。像这样的文字就在和谐的律动范畴内。
4、 强调(accent)(图4)
安定是构成原理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既认为安定的情态是理想的美,但有时又不满足于此,反而会故意瓦解安定,把夸张的表现形式或引人注目的部分纳入到美的表现中去。比如想要把人的侧身头部的某个部位夸大,就采用放大的表现手法,类似20世纪初期欧洲盛兴的立体派美术运动中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再比如“日”“月”中的“点”是起强调作用的。
5、 配置(composition)(图5)
谈到文字的配置就像处理楷书中一个字的偏旁部首之间的部位和大小的空间关系。这与前面1提到的均衡原理多有重复。甲骨文的空间处理非常绝妙,这也是它魅力所在的缘由。
殷商时代创造的甲骨文将自然界中存在的、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再现的、非定型的形态形象化。这些非定型的形态用科学无法说明解释。为了在不安定的瞬息万变的自然中保护自身,人们本能地倾向于安定的、有秩序的形态和法则,基于此来制定分割和配置,长久以来,汉字的字体就这样反复经历着改变直至今日。
但是甲骨文虽然是3000年前创制的文字,但是它的构造美是符合现代结构原理的。
由自然界中非定型的象形中产生的汉字极其偶然地选用了毛笔这样的书写工具,在人们的手中生出了无限偶然的发挥空间,书法艺术在其中探求着艺术之美。在龟甲、兽骨上由人们刻写的甲骨文字体中也蕴含着很多偶然的发挥。如果从这些艺术发挥中汲取美再进行书法创作,那么就应该能取得较高的艺术性。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