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家
 
甲骨艺术美学
 


李学勤: 《书法艺术·甲骨文专刊》序
 
 

《书法艺术·甲骨文专刊》序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 李学勤 教授

 

           1996年7月,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揭幕,吸引了大量热情的观众,成为学术界、艺术界一时之盛事。现在这一书法展作品集即将出版,使海内外读者都能够欣赏展出的精彩作品,无疑是会得到大家欢迎的。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在上一世纪之末,天津王襄先生《题易稆园殷契拓册》回忆称:“当发现之时,村农收落花生果,偶于土中捡之,不知其贵也;潍贾范寿轩辈见而未收,亦不知其贵也。范贾售古器物来余斋,座上讼言所见,乡人孟定生世叔闻之,意谓古简,促其诣车访求,时则清光绪戊戌冬十月也。翌年秋,携来求售,名之曰龟版,人世知有殷契自此始。”是学者知其消息,时在1898,至于王懿荣在北京获见实物,开始收藏,则在1899。不管怎样,如今已经到了甲骨文发现的一百周年。这部书法展作品集的问世,正好作为纪念。

        几年前,我在一次书法界召开的座谈会上谈到,中国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面最大、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始终没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书法一开始便相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态,包括近年发现的种种陶器刻划符号,无不带有艺术的意味。可以说,中国文字的特质促进了书法美术的产生,而书法艺术的要求,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规定了文字演进的方向。离开艺术的观点去看中国文字,总未免有所不足(刘正成编《学界名家书法谈》)。

        正因为这样,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的研究,几乎和甲骨文的学术研究是同时发端的。最早收藏和研索甲骨文的有名学者,已经注意到将甲骨文引进到书法的领域中来。罗振玉已以甲骨文书法闻名于世,他于192l年春影印的《集殷虚文字楹帖》是这方面第一部专书。此后名家蝉联不绝,特别是董作宾先生,作品多而且精,遍传四海。经过很多学者、书法家的努力,甲骨文书法业已蔚为大观。大家看到的这部作品集,便是明证。

        半个世纪以前,胡厚宣先生作《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于“汇集”类下专设“诗联”一项。虽然所录只有罗振玉《集殷虚文字楹帖》、《集殷虚文字楹帖汇编》,简琴斋《甲骨集古诗联》上编和丁辅之《商卜文字集联(附诗)》,寥寥四种,但在甲骨学范围内别树一帜,极为有见。近年濮茅左先生的《甲骨学与商史论著目录》,继续了这个统绪,所收增加至十余种。今后再有人编类似目录,由于有关书刊大为增加,内容条目恐怕不止倍蓰了。

        甲骨文书法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的一个新书种。我很喜欢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在首届书法展《前言》中讲的这段话:“甲骨文字多姿多彩,或高古雄强,或潦倒纤秀,小大由之,象形会意,极尽变化之能事。可作巨幅中堂,气势恢宏;亦可写斗方扇面,清丽可人。更宜融合现代艺术,造成奇特的艺术效果。因此,甲骨书法艺术具有强烈之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愧为中国书坛上的一朵奇葩。”作品集以数十位书家,百余件作品,充分展示了这一点。1996年的这次书法展,应该视为甲骨文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标志。

        甲骨学需要研究甲骨文本身的书法,也应重视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实践,从中获得启发。甲骨研究是艰深的科学,但如能加以艺术的角度和眼光,枯燥的世界将会生动起来。真与善、美固然不同,毕竟有其相关共通之处。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每每沉醉于美学,难道没有值得大家深思吟味的理由么?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作品集的出版,恰值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展在南京举行。这次新的展览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有两岸众多学者专家来参加。读首届书法展作品集,观海峡两岸的新成就,使我们具有了更大的信心,看到了灿烂的前程。 一九九八年七月于北京紫竹院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