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家
 
甲骨文化艺术交流
 


王本兴: 中国要成立甲骨文学会
 
中国要成立甲骨文学会
王本兴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学会、协会四十一万个,光江苏省登记在册的学会、协会等社团,就有三万四千个。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协会、联合会与研究会。甚至养狗、养宠物都有“犬业协会”、放个风筝也有“风筝协会”、饮食吃饭则有“餐饮协会”,而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汉字鼻祖甲骨文,却至今还没有全国性的“甲骨文学会”。因而,余在此立下此话题:中国要成立甲骨文学会!

一、 由于中国没有甲骨文学会

1990年台湾成立了甲骨文学会,初名为“中华民国甲骨文学会”,1998年易名为“中华甲骨文学会”。由于没有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因而目前在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误以为“中华甲骨文学会”就是代表中国的“中国甲骨文学会”。台湾的学者在国际性的学术活动,以及横向作有关学术交流时,有时会感觉到不大“自在”,中国大陆的学者也感到很“无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法国举办的“国际甲骨文学术研讨会”期间,中国大陆的与会代表甚至只能“归口”、编组在台湾的“中华甲骨文学会”的旗帜下。1999年,系甲骨文发现100周年,这样一件事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事,本应隆重纪念和庆祝,但由于没有“中国甲骨文学会”,也就无人“牵头”,也就没有安排开展全国性的纪念活动。2010年3月,据“中央社”报道:“台湾文化总会会长透露,已经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希望能将甲骨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刊载于《扬子晚报》2010年3月29日A19版)。由中国大陆没有“中国甲骨文学会”,因而甲骨文申遗工作不仅滞后,而且由台湾方面在“牵头”进行。2009年元月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中国甲骨文书法展”,联合国的髙官要员、中国驻联合国的代表、世界各国驻联合国的外交官、联合国总部的八千多名职员皆与会参观,轰动世界、盛况空前,这样髙规格、髙层次的展览活动,不是由“中国甲骨文学会”支持操办,而是由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牵头”举办。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实例可证,总而言之,由于没有“中国甲骨文学会”,全国已经成立甲骨文学会的省市,既没有纵向的联络组织系统,也没有横向的研讨发展系统。真所谓有些“该做的事没有人去做”,“该管的事没有人去管”,在这个领域的情况是各行其是,群龙无首。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没有“中国甲骨文学会”的无奈和缺憾!

二、 四面八方的呼声

中国要成立甲骨文学会的呼声,不仅仅是现在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不仅仅是国内有,国外凡成立甲骨文研究机构的20多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呼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者赵诚先生在访问法国期间,法国汉学家曾向他慎重提出,希望早日建立“中国甲骨文学会”,以便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交流、研究活动。“甲骨四堂”之一,一代宗师董作宾先生的公子董玉京先生,早在1997年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开幕式大会上,恳切地,向与会代表呼吁:“能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甲骨文学会,让中华民族的瑰宝更加发扬广大,更加扬名世界!”1999年5月,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在北京举办“纪念甲骨文出土100周年”座谈会上,诸多学者提议由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牵头”,尽早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 2006年10月,在南京愽物院举办“纪念殷墟YH127甲骨坑南京室内发掘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市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学者再次慎重提议,要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俄罗斯甲骨文学者罗克甫博士、日本汉学家成家彻郎、以及美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甲骨文学者,都纷纷致电、致函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希望能为成立全国性的甲骨文学会,而挑“大梁”。

为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化,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普及甲骨文知识,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甲骨文学会”,不仅是中外学者的心声,也是全国广大民众的共同意愿,尤其是国内无数甲骨文书法、篆刻爱好者,更企盼这一点。

三、 各地建立甲骨文组织机构情况

中国虽然创造了甲骨文并出土、发现了甲骨文,但最早成立甲文学会组织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笔者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甲骨文学会组织机构成立情况:“日本甲骨文学会” 195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河南省安阳甲骨文学会”, 1986年5月成立于河南安阳;“台湾省中华甲骨文学会”, 1990年2月成立于台湾台中市;“江苏省甲骨文学会”, 1995年12月成立于江苏南京市;“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 2003年2月成立于河南安阳;“江苏省南京市老干部甲骨文研究会”,2004年3月成立于江苏南京市;“湖南省长沙市甲骨文学会”,2005年1月成立于湖南长沙市;“山东省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2005年5月成立于山东济南市;“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美术研究会甲骨文研究室”,2005年8月成立于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甲骨文研究组”,2005年9月成立于江苏南京市;“江苏省南通市甲骨文研究中心”,2005年9月成立于江苏南通市;“江苏省无锡市甲骨文学会”,2005年10月成立于江苏无锡市;“江苏省南京市甲骨文学会”,2005年11月成立于江苏南京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甲骨文学会”,2006年6月成立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苏省徐州市甲骨文学会”,2006年7月成立于江苏省徐州市;“湖南省甲骨文学会”,2006年4月成立于湖南长沙市;“江苏省南通市甲骨文学会”,2007年12月成立于江苏南通市;“浙江省甲骨文学会”,2008年4月成立于浙江杭州市;“天津市甲骨文专业委员会”,2009年8月成立于天津市南开大学;“浙江省瑞安县甲骨文书法研究小组”,2009年9月成立于浙江瑞安县;“黑龙江省吉林市甲骨文学会”,2010年2月成立于黑龙江省吉林市;“江苏省苏州市甲骨文学会”,2010年4月成立于江苏苏州市;“京师大学堂甲骨文书法研究院”,2010年11月28日成立于北京市。值此一提的是,台湾中华甲骨文学会,不断在壮大发展,现有会员多达2300多人,在世界其他国家还设立了若干甲骨文学会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举办甲骨文书艺研习班、培训班,举办海内外甲骨文书法艺术展,与大陆已成立甲骨文学会的省市进行交流互访,并多次组团赴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南非、加拿大、美国等地,举办甲骨文学术、艺术活动,使甲骨文研究蓬勃发展、驰誉国际,功不可没。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国外的甲骨文组织都顺时度势,克服困难,相继成立,他们分别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蓬勃发展,显得特别生动活泼,形成了横向的不可抵挡的社会影响力。有些省级甲骨文学会,自加“压力”,挑起了“重担”,开展了一系列是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活动,举办了数十次甲骨文书法展览,在研究和普及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广大民众的眼睛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甲骨文学会”,希望有一个更有影响力、更有号召力的全国性甲骨文组织。

四、 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的意义

殷商甲骨文距今已达3600多年,上可朔夏代,下可续周朝,当纠正5000年中华文明史“东周以上无史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论证据。甲骨文字1899年为王懿荣所发现,至今已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以上。人们在甲骨片上发现有4500多个甲骨文字,经过无数学者的考释论证,可识读的甲骨文已达1300多个。甲骨文字忠实地记载了殷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气象、医学、疾病、交通、建筑,以及农业、畜牧业诸方面的重要史料。特别是甲骨文字的结体与当今正在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千百年来一直勃发着无限的生机。雄辩地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具有独自创新、自源发展的传统优越性。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倡导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革故鼎新,经济正在超速发展,而甲骨文更需要人们有组织地、科学地去关注、爱护、研究,使其发扬光大。甲骨文需要普及,需要深入,需要拓展,而成立了“中国甲骨文学会”,就是要肩负这样的重任,去认真的疏理、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深层意义,去认识甲骨文还未认识的未知数。同时,还要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专业的非专业的,共同秉承先祖的甲骨精神,不弃祖宗基业,做龙的传人。前面已经提及,甲骨文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珍贵瑰宝,出土100多年来,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甲骨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中国作为甲骨文发源地,而没有“中国甲骨文学会”这样的平台,那么“世界性的显学”将是一个严重缺憾,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尽管日本在1951年成立了甲骨文学会,我国台湾省在1990年成立了中华甲骨文学会,此外,还成立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但他们只代表了横向性的某个区域,只代表了文化学术领域的某个层面,而替代不了“中国甲骨文学会”的职责、作用与功能。

甲骨文有一个“中”字,其字形象旗帜一样在中营飘扬,让四周的人们都能看到。“中国甲骨文学会”也应当是一面旗帜,各省市、各地区成立的甲骨文学会,会得到他的感召与支持,在困难与重大课题面前,他们会拧成一股绳,向纵深发展,完全会改变目前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境况。他肩负着巨大责任,有很多工作要去实施,例如甲骨文的发掘、开拓、研究;人才的培养;纵向和横向的组织联络;甲骨文知识的推广与普及;丰富资料、扩大成果、创办刊物与读物等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体现中华民族之光。

概言之,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是历史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民众的需要、组织的需要、学术的需要、普及的需要、形势的需要。

五、 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的难点

首先应当承认,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是有难度的。假若没有难度的话,那么这个组织早就誔生了。据说凡带“国”字头的一级组织,要成立的话难度更大。其主要难点可归纳如下:

其一,思想和认识不到位。

这是最主要的难点,有关部门的有关领导总以为甲骨文是几个学者的事,只要关起门来考释、研究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多少人能认识这些古怪的东西。在今天商品经济髙速发展的时代,甲骨文这个课题似乎更为可有可无,它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影响社会经济效益。无从认识到灿烂珍贵的传统文化是多么需要后人去发扬光大,无从认识到炎黄子孙所以骄傲地林立在世界东方,就是离不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由于认识不到位,行动上也就有了障碍,也就不会去投注精力、财力和时间。事实证明,领导的关心和认可特别重要,例如1995年江苏省政府,得知江苏省甲骨文学会要隆重庆典甲骨文出土100周年,即拨款三十万元专用资金,使得江苏省甲骨文学会1999年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甲骨文出土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影响极为深远;2006年是发现殷墟YH127甲骨坑及其南京室内发掘70周年,省长特批并拨款30万元资金,于2006年10月在南京愽物院,隆重召开国际甲骨文学术研讨会暨甲骨文书法展览。要是没有“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支持,这些都是不可能举办的。

其二,缺乏强有力的发起单位。

尽管有各个层面的社科院、研究院、艺术院、文化、文联等单位,但他们缺乏精力和时间来关注甲骨文学会组织。而一些文学、语言、书法、绘画爱好者虽然爱好甲骨文,但大都各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业余把玩。而现已成立的一些甲骨文学会,局限于地区性,且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经济实力,达不到创办一个全国性学会的审办力度;学者层面的人和事往往与艺术层面的人和事脱勾,前者处于独立、自主、个体性的研究创作位置上,几个人就可以承担大课题,一搞就是数年甚至是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团体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组织制度和活动,二者之间很少沟通与联系,到了退休年龄,也就“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了”。即便是想努力做些什么,也已经力不从心了。而后者的力量虽然很广泛,但大都是“业余”者,他们对于严密的审办制度,繁多的审办手续,相应的资金投入,只能望洋兴叹,不知所措。而文联、社科院等一些文化艺术单位,对于成立一个新的群众组织,必然会增加新的压力,在巩固和稳定的前提下,以保住“不出问题”为上策。宁愿用重金去打造“品牌”,也不会向成立一个“新组织”的方案倾斜。这样,我看着你,你看着我,下级等着上级指示,上级期望着下级,“中国甲骨文学会”成了一个悬浮物,长期悬在那儿,无法实实在在地去触及他。如果那位热心人热心的向领导提出,要成立一个新的什么群众组织,说不准有的领导会怀疑你是在“谋私利”。因而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发起单位。

其三,没有资金支持。

要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从审办到成立,其中包括注册、办公、活动等经费,都得化钱。因而资金问题又是一个难点。我曾经在北京与一个很有实力的文化公司总经理商谈:若要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能否支持解决注册资金15万元?他很爽快的一口答应,但接着问我,他能否成为“中国甲骨文学会”的股东,每年得到高额的回报?这令我非常尴尬与愕然,也使我无法应答。后来又与几位有实力的企业家商谈此事,他们说钱有的是,但你做的事是“书呆子的事”,除了“书呆子”没有人会感兴趣!

实际上,资金问题有两块:一是审办时的注册资金,这是短期的一次性投注;二是成立学会后办公及活动经费,这是长期的资金。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芝加哥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常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玛雅文字的研究提供无偿的经济援助,迄今为止已经投入了二百多万美元的资金,还资助过马休斯、斯图阿特和格雷海姆等学者的资料收集工作和玛雅文的研究活动。而对于“中国的甲骨文学会”,还没有听说谁愿意拿出重金来援助甲骨文的研究和普及工作。相比之下真是可叹可惜!

总而言之,没有一个经济实体作后盾与支持,也许“中国甲骨文学会”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六、“中国甲骨文学会”的申办,缓慢而艰难地起动。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采纳群众呼声,顺应时代需要,不负重望,从2003年就开始着手“中国甲骨文学会”的申办工作。但这样的“申办”使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么缓慢、那么艰难!“中国甲骨文学会”原挂靠在江苏社科院,从国家文化部的“口子”往国家民政部上报审核,主办单位自然是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几经转折,将材料传发到有关部委后,等待了一年时间,音讯全无。2004年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又重新拟定了一个方案,即挂牌、挂靠在北京语言大学,由北京语言大学提供办公用房,并作为申办单位之一,上报教育部,从教育部的“口子”上报国家民政部,资金、材料等联络、申办工作,一应由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一名副会长具体负责。于是从2004年到2010年的今日,一直在补充材料、修改章程、等待回复,此副会长每年上北京数次催办,与教育部、北京语言大学常用电话联系,得到的结果总是“不急、等待”。七年过去了,申办的材料从教育部退到语言大学,又从语言大学送到教育部,如此往回反复,至今还未上报到民政部。到底是材料问题,还是那一头不重视问题,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无法对“七年”的时间负责和交待。2010年4月1日,教育部派员到北京语言大学,听取已有学会(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及拟成立新学会的筹备建设情况。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当提议到要成立“中国甲骨文学会”时,有关领导建议要作一些“横向”比较和调研,并由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或领导担任学会的主要负责人,后来,这些材料又补上了。最后……、最后的结果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出来,因为这个结果会令人感到害羞:(2010年12月19日上午)北京教育部的电话告知:以前申报的材料全都找不到了!换言之:申报材料都丢失了,所以必须重报。这真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令人大失所望的消息!不用再解释什么,谁都会明白,七年的申办工作至此划上了句号。

再补充一点:2010年12月15日《中国书法通讯》A2版,刊登了2010年11月28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在京成立”的消息,这令我十分惊喜与愕然!近年來,特别是二千年后,全国凡“靠得上文、艺”二字的师范、文科、及综合性大学,都成立了书画、书法、篆刻院所;凡“靠不上文、艺”二字的理工、工程、财经、商贸、农林、航天等大学,也几乎都成立或设立了书法篆刻院所,犹似雨后春笋,异常热闹而繁荣。因而,北京语言大学此时成立书法篆刻研究所,虽然滞后了一些,但能“赶时代”,依然令人惊喜;但在2010年4月1日的会议上并没有提及到要成立书法篆刻研究所的议题,而之后至11月28日就成立了一个书法篆刻组织,仅七个多月的时间,若与“七年”相比难道不令人愕然吗?有这么一个客观规律:有相关方面的重视、就有相关方面的速度、亦定会有相关方面的结果,不是吗!

“可怜”的“中国甲骨文学会”(这是予权且命名的名称),你是没有孕育、长大,还是没有成熟?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能为你叫好,就是没有“相关方面”的重视、也没有“相关方面”的速度与结果呢?不错,我愿意为你奉献一切,可是我的力量是那么有限、是那么微薄!尽管如此,我一直能为你努力、为你坚持呐喊:中国要成立甲骨文学会!深信迟早有一天定然会梦圆京都……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