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国甲骨学
——王宇信《中国甲骨学》读后
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 朱歧祥教授
宇信先生将大量听自前辈学人的口述和平生所见甲骨学的人事,以至于个人研治甲骨的经验,在文章之间特别是注脚中加以引录。这方面显然是该书的另一大特色。读者在翻阅时切莫忽略这方面讯息。例如:
21页注2引录胡厚宣谈王懿荣藏甲的流向。
29页注7谈胡厚宣亲自检选甲骨的经过。
35页注l对传统甲骨文命名和内容的质疑。
41页注l简述作者当年拓印《合集》6057号的经过,并谈到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辈史树青的交谊。
44页注7提出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众说纷纭,暗示对《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的保留。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王宇信先生在2009年出版了《中国甲骨学》这一巨著,当年10月在台北书店得见。我与宇信先生同为甲骨学开山董作宾先生的再传,宇信先生是胡厚宣先生的高徒,我则受业于台湾大学的金祥恒先生。宇信先生即是我同门的老大哥,对于长辈的著作,我没有资格评论什么,但作为热爱甲骨的学界同道,我想还是可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这是我继《评(甲骨学一百年〉》(《中国文字》新二十六期,艺文印书馆,2000年12月)后另一篇拜读宇信先生文章的读后。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文字。
(一)
宇信先生是中国大陆古文字学界继胡厚宣先生之后新一代的学者。他对于甲骨学和殷商史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早已为世人所公认。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80年代中期出版《西周甲骨探论》、80年代末期出版《甲骨学通论》、90年代出版《甲骨学一百年》等,可谓著作等身,宇信先生对甲骨文研究总是秉持着宏观的归纳方法,由繁杂中发现规律。启示后学。是次出版的《中国甲骨学》一书,更反映宇信先生个人对甲骨研究“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的研究成果。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讨论甲骨文的发现、出土地、研究阶段、甲骨占卜整治、甲骨述语和文例、分期断代、应用甲骨注意问题、重要甲骨著录和学者。中篇集中讨论西周甲骨学的形成和分期,分别对周原、邢台的西周甲骨提出专章讨论。下篇谈论甲骨书法、商史中国家制度,、商人用马用玉等礼制,最后以强调殷墟的重要学术位置作结。
全书内容基本上是整合过去发表于《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甲骨学通论》、《甲骨学一百年》等书的精华汇编。上篇重归。纳。是研治甲骨的通论;中篇重开创,是西周甲骨的专著;下篇重推广,是应用甲骨考史和实用的介绍。作为一本甲骨专著而言,中篇应该是全书的特色和重点所在,也是宇信先生平生用力最勤、收获最丰硕的部分。甲骨研究明显分出一支西周甲骨学,是由宇信先生的论著开始。他在学问上的业绩,显然可以与西周甲骨研究画上一个重要的等号。
同时,该书作为导读性的参考用书,“充分考虑到适合初学者入门的需要”,“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使这部《中国甲骨学》不致成为干巴巴的讲义”。宇信先生将大量听自前辈学人的口述和平生所见甲骨学的人事,以至于个人研治甲骨的经验,在文章之间特别是注脚中加以引录。这方面显然是该书的另一大特色,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许多感性的语言,提高了全书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读者在翻阅时切莫忽略这方面讯息。例如:
21页注2引录胡厚宣谈王懿荣藏甲的流向。
29页注7谈胡厚宣亲自检选甲骨的经过。
35页注l对传统甲骨文命名和内容的质疑。
41页注l简述作者当年拓印《合集776057号的经过。并谈到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辈史树青的交谊。
44页注7提出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众说纷纭,暗示对《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的保留。
70页注3转述胡厚宣对YHl27坑甲骨出土的谈话记录。
103页注3说明与周原甲骨的发现者徐锡台间的私谊。
220页末段谈对伪刻的经验。
222页中段谈桂琼英女士对《甲骨文合集》缀合的付出。
246页注l转述日本学者松丸道雄对日本藏甲的经验谈。
252页注l记录美国加州大学吉德炜捐献甲骨的经过。
256页注2说到覃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收藏甲骨一事。
283页注2叙述商志鱏出示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底稿本的亲身经验。
288页注2谈作者与唐兰的交谊。
449页中段谈胡厚宣培育人才的经过。
461页注3叙述西周有字甲骨的正确片数。
以上叙述资料都是宇信先生治契的亲身体验,对于甲骨学史的研究,弥足珍贵,有无可取代的价值。
(二)
该书总分三篇:作为甲骨学入门,上篇充分提供初学者各种甲骨知识;作为甲骨专业研究,中篇展示宇信先生对西周甲骨精辟的看法:作为文化的推广,下篇适合一般人对殷商文明的了解。字信先生笔调常带感情,他能用简易的文字细说甲骨中艰涩的问题,兼顾到“专精”和“广易”两方面要求。是全书成功诠释甲骨学的原因。
然而,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该书仍有若干待商榷的地方。譬如:全书分三篇,章节间偶有混杂的感觉。像下篇强调推广,但把(1)甲骨书法、(2)商族早期国家的形成、(3)商代的马和玉、(4)殷墟在考古学上的地位、(5)申遗的成功等五大部分混杂其中,彼此间总觉得不太具系统。整体章节可以进一步调整。此外,全书名为《中国甲骨学》,但内容却缺少港台论作的甲骨研究成果。相对于作者编著的《甲骨学一百年》,该书收录大陆以外的资料稍嫌不足。甲骨学已是一门国际学科,讨论内容如何能兼容并蓄而又明快清楚,似乎也是该书未来再版时可以考虑补充的地方。
(三)
该书背后有一只不可或缺的推手,这就是宇信先生的夫人朱月萍女士。由书的序言中作者再三对其夫人的深情感激,可见月萍女士对该书付出的贡献。我作为作者的小老弟,由多次与他俩的接触,可以充分体会和确认宇信先生身旁的“一把手”的重要意义。
以上是我拜读宇信先生《中国甲骨学》的读后感。该书是甲骨学界一部重要专著,它将指引无数的后学踏进中国上古文明这一显学殿堂,也将是继《甲骨学一百年》之后另一部影响深远的甲骨学总结性巨著。我很愿意再一次写下我对宇信先生大作的感想,也很荣幸能躬逢这一甲骨盛世的时期。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