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家
 
甲骨文与现代社会
 


刘栋: 甲骨文让社区文化丰富多彩
 

                     

                     甲骨文让社区文化丰富多彩
                               南京甲骨文学会秘书长 刘栋


      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端赖于文化的制约,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区文化对居民的素质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一是价值导向性,加强社区精神要素的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促进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情感归属性,对本社区和人群集合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感觉,对于人们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其社会化的正常进行。三是行为引导性。在社区发展中,社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因此,任何背离社区文化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社区居民的反对,这对人们行为无疑是一种约束力。四是教育实践性,
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文书法,作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分支,有其书法艺术审美性要求,对于此审美需求,作为存在于中国的社区是十分需要的;而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大家普遍对之不甚了解,对其抱有神秘感,这对于普及甲骨文、甲骨文书法是具有优势的,正是对其有好奇,大家有探求的欲望,有了解它的需求,与此同时,畏难的情绪也伴随而生,此次甲骨文进社区活动既满足了大家对于古老文字、古老文化的需求,又在一定范围内打消了对于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的畏难情绪。
一.从汉字谈起
汉字,亦称中文字、
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
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
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如简单的“休”字,人靠在树旁为休;再如复杂些的“爨”,双手捧器皿置于平台之上,下面架上木柴用大火烧,方言俚语中的“爨汤”即为此意。
汉字属于
表意文字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时代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二.甲骨文发展、现状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
盘庚迁殷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
  1、雄伟期:
  自
盘庚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2、谨饬期:
  自
祖庚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3、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4、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5、严整期:
  自
帝乙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这埋藏于地下三千多年的“文字源头”直到19世纪末才被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一次患疟疾抓药时偶然发现,逐步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学者罗振玉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无数学者为之折腰,如
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而甲骨文书法也随着甲骨学的兴起也展现出喜人的蓬勃之势,名家大家们对之研究颇深。

三.甲骨文走进社区意义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流行,电脑的普及,动笔写字已经越来越为人所忽视,用毛笔展现书法的魅力越来越屈居弱势,而在书法中离现代生活相对较远的甲骨文、甲骨文书法所知者更少。甲骨文包括甲骨文书法的生命力仅局限于汉字研究的学者,对汉字的爱好者。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对于甲骨文不了解,抱有神秘莫测、高深莫测的心态,这对于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的普及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极为不利的。我们最为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的爱好者,有责任为之开辟新生的天地。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的前辈、同仁们在2008年在联合国展览中心,展出了甲骨文书法,将甲骨文带向了世界,更将中国文化的传承带向了世界。
       2009年8月南京甲骨文学会将甲骨文书法走进了社区美术展览中心,展出了43名甲骨文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精心临写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使社区广大居民能直观地了解中国最古老的甲骨文字,欣赏到甲骨文书法特有的风采和神韵,消除了部分人对于甲骨文书法深不可测的观点,大家现场挥毫,创作了数十件甲骨文书法作品,赠送给社区的劳动模范人物,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借用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徐自学会长的话:甲骨文书法的发展可谓是顶天立地,上达国际最大组织——联合国,下达生活中的最小组织——社区,遍布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的踪迹。
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每位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甲骨文、甲骨文书法走进更多家,走近更多人。
【参考文献】
1.董作宾,《甲骨文时代研究例》,1932
2. 徐无闻,《甲金篆隶大字典》,2008
3. 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1910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