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襄著作年表
王成 编辑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 一岁
12月31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日)诞生于天津县城内二道街张洚水胡同(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称为贡院胡同,今南开区贡院胡同)
1882年(清光绪八年 壬午) 七岁
入书塾读书。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二十岁
开始从事中国金石文字学的研究,研读许慎《说文解字》。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二十三岁
11月(农历十月),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寿轩来津售古物,得知河南安阳小屯地区出土甲骨的最早信息。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二十四岁人竭力购求
秋季,山东古董商人范寿轩携甲骨来津求售,与孟定生购得甲骨,此为我国学者首次发现甲骨,并开始竭力购求甲骨。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二十五岁
6月,八国联军入侵津门,后从流落于天津的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的手中,购得百余片甲骨。
秋季,录成《贞卜文临本》第一册(即《贞卜文临本》第一册第一编,孟定生藏贞卜文写本330品)。”开始学习、临摹甲骨文。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三十一岁
考入清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预科学习。
4月,完成《贞卜文临本》第一册中的孟(定生)藏、及自藏的共563片甲骨的释文,并送交孟定生审阅。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三十三岁
入清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学习。
编成《簠室古甬》一书。此书是我国最早著录古明器为图录的专著。
辑成《晋斋宝藏彝器款识》(共五册)。
1909年(清宣统元年 己酉) 三十四岁
《簠室古甬》一书出版。收录个人所藏古代明器64件,分类摄影,并附有说明14页,在日本出版。印本极为精湛,自己设计装祯,自题书签,古朴清新。
1910年(清宣统二年 更戌) 三十五岁
12月15日,毕业于清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矿科(预科二年、专科三年)。奖给举人,候补河南省知县。
秋,与罗振玉相识。获罗氏《殷商贞卜文字考》。
完成《题甲子表》,后收入《簠室题跋》(卷一)。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 三十六岁
开始大力搜求六朝唐人写经,所得甚丰。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甲寅) 三十九岁
入长芦盐务稽核所石碑支所任职。
著《簠室识小录》(共二册)。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乙卯) 四十岁
辑录并完成《簠室杂钞》(第一册)。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丙辰) 四十一岁
春,获罗振玉寄赠的《流沙坠简》一书,阅后,写出专著《流沙坠简勘误记》。
1917年(中华民国六年 丁巳) 四十二岁
完成《簠室杂钞》(第二册)。
自1899年起,经1900年、1901年、1905年、1910年至1917年,陆续购进甲骨4000余片(另据李鹤年先生、杨继曾先生讲,王襄老人一生“所藏甲骨5000片左右”)。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戊午) 四十三岁
《簠室殷契类纂》(手稿凡十一册)一书初稿完成。并送请王懿荣之次子王崇烈(字翰甫)校正。
完成《簠室丛录》(共四卷)。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己未) 四十四岁
为所辑《贞卜文临本》第一册写序,题名为《贞卜文临本序 己未》后发表于1933年《河北博物院画刊》(第32期)(收入《簠室题跋》第一册时改题为《贞卜文临本序》)。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 庚申) 四十五岁
12月,《簠室殷契类纂》(初版)一书,由天津河北第一博物院出版,全书两册,为我国第一部甲骨字汇,具有甲骨文字典的功能。
完成《簠室题跋》(卷一),共收录题跋92篇。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壬戌) 四十七岁
4月,完成《彝器铭释文》一文(后定名为《金文新释》,原稿不幸遗失)。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癸亥) 四十八岁
完成《簠室殷契征文》书稿。
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 乙丑) 五十岁
9月,《簠室殷契征文》(初版)一书,由天津河北第一博物院出版,全书四册,此书是按照释类分类方法,分门别类地著录甲骨,实为首创。发表自藏甲骨1125版,汰其重复者,实为960版。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丁卯) 五十二岁
修订初版的《簠室殷契类纂》一书。新识及勘误者27字,增补异文11字。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戊辰) 五十三岁
诗集《入蜀诗草》定稿。共收录1925—1928年,于四川时所写旧诗73首。
辑录《入蜀琐录》(共二册)。收录1925—1928年于四川时,金石文题记等八百余则。
继续修订初版的《簠室殷契类纂》一书。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 己巳) 五十四岁
1月,为天津的《常识画报》编辑《金石文字之狱》副刊,第一期于本月21日出版,发表有《中国文字变迁略说》一文。
10月,《簠室殷契类纂》一书,由天津河北第一博物院再版印行。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 庚午) 五十五岁
完成《读书管窥集》一文(曾题名为《读书小识》、《读书识小录》、《簠室赘言》)。是阅读《三国志》、《荀子》、《吕氏春秋》等书的笔记。
完成《虞斋临古今文字》(共四册,其中第一册、第二册于1907年完成,第三册于1919年完成,第四册于1930年完成),为临摹陈簠斋等各家所藏彝器款式618件。
抄录罗振玉《梦郼草堂吉金图》及其《续编》,于省吾《尊古斋吉金图》等,并合订成册。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 辛未) 五十六岁
8月,完成《秦前文字韵林》(凡五册)一书,并写序。此书,曾于1934年交由书商印制,但因印价问题而未能出版。
完成《纶阁文稿》(第一册),辑1916—1931年文稿29篇。
完成诗集《越中吟》,辑诗13首。
《读书管窥集》及《簠室题跋》(卷一)中的部分文章,在《河北第一博物院院刊》上开始陆续发表。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 五十七岁
《题寄钊弟贞卜文集字》一文,刊于《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第8期)。(后辑入《簠室题跋》卷一)。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五十八岁
完成《殷契录存》(第二册)。全书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录自1931年前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报告中389片,第二部分为录自易櫓园20片。
《题所录贞卜文册》(即《贞卜文临本序 己未》)一文,发表于《河北博物院画刊》(第32期)。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 五十九岁
完成《纶阁诗稿》(第一册)。诗集《泽畔集》(收录诗9首)编入《纶阁诗稿》。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六十岁
3月25日,《题易穞园殷契拓册》一文,曾以《簠室题跋》为题,发表于《河北博物院画刊》(第85期)上, 此文是甲骨文的发现者准确、翔实、生动、具体地谈及我国学者首次发现甲骨文的经过,是研究甲骨文发现史的重要依据,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完成诗集《越吟续稿》(即《越中吟》续),收录诗17首,编入《纶阁诗稿》。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六十一岁
参加城南诗社与冷枫诗社。
完成《簠室集古籀聯语》(共二册),是使用金文、甲骨文书写的对联的汇集,收联语554付,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六十二岁
为《归田谣》诗集(有《入蜀诗草》、《越中吟》、《泽畔吟》、《越吟续稿》四编)写序。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六十三岁
完成《簠室题跋》(卷二),收录1921—1938年题跋108篇。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六十四岁
完成《宋泉志异录》(一卷)。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 辛巳) 六十六岁
为研究甲骨文,临摹(日本)林泰辅《龟甲兽骨文字》中20品;李鹤年的殷契拓本中66品,补入《殷契录存》。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 六十七岁
继续研究甲骨文,读容庚《殷契卜辞》、董作宾《断代研究》,录其中若干甲骨于《殷契录存》之中。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 六十八岁
完成《丛录备忘》(第一册)、(第二册)。
继续研究甲骨文,开始辑录《契文汇录》(第三册)。录有孙海波《甲骨文录》、梅原末治《安阳遗宝》等书中若干卜辞。
撰写《题墓门画像拓》。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 六十九岁
4月,完成《纶阁所抚金石文字》(凡二册)(有甲申四月题签)。
秋季,得《半塘定稿》、《樵风乐府》、《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疆村语业》等词集十数种,读后有感,题字以记之,收入《簠室题跋》。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七十岁
继续研究甲骨文,从郭沫若《殷契碎编》及刘子恒藏殷契墨拓中摘录365品,辑入《契文汇录》(第三册)。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 七十一岁
完成《造像拓本》,并题诗。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 七十二岁
秋季,完成《古文流变臆说》(上编)。
11月,完成《从录备忘》(第三册)。
冬季,完成《古陶今释(一编)》(共二卷),并继续整理、搜集《古陶今释续编》有关资料。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 七十三岁
《古陶残器絮语》一文发表于《燕京学报》(第三十五期)。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 七十四岁
完成《古文流变臆说》(下编)。
完成《古陶今释(续编)》(共三卷)。
完成《纶阁文稿》(第二册)。辑1934—1949年文稿30篇。
完成《簠室题跋》(卷三),收录1938—1949年题跋131篇。
完成《从录备忘》(第四册)、(第五册)。
见陈邦怀所藏甲骨,定为上甲微。录入《契文汇录》(第三册)。
完成《契文汇录》(第三册)。
1950年 ( 庚寅 ) 七十五岁
《滕县汉石画象记》一文发表于《燕京学报》(第三十八期),并有抽印本。
完成《古镜写影》。该书是论述铜镜的专著,收自春秋至明代铜镜(拓片)759面。
完成《从录备忘》(第六册)。
1951年 (辛卯 ) 七十六岁
10月,再读梅原末治《安阳遗宝》,录书中所载甲骨二版,补记于《契文
汇录》(第三册)内。
1952年 ( 壬辰 ) 七十七岁
开始辑录《纶阁所录殷契》(第四册)。其中录有辅仁大学丛书,唐兰撰集的《天
壤阁甲骨文存》所载卜辞。
1953年 ( 癸巳 ) 七十八岁
6月27日,受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任馆长。
完成《殷代贞史待征录》,著录五期贞人87名,并写序言。
完成《丛录备忘》(第八册)。
完成《古陶今释(三编)》《共三编》。收陈簠斋、周霖等人的陶文拓本2304件,是研究、考释先秦、两汉陶文的重要资料。
1954年 ( 甲午 ) 七十九岁
8月9—13日,列席参加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
10月,完成《殷契墨本选集》。收录自藏殷契拓本300片。
完成《丛录备忘》(第九册)。
1955年 ( 乙未 ) 八十岁
12月27日,完成《簠室殷契》一文(为《殷契墨本选集》写序。收入《纶阁文稿》第三册时,改成《簠室殷契》。后于1982年9月刊于《历史教学》)。是作者发现、搜集、研究甲骨的自述,为天津学者首次发现甲骨的重要依据之一。
1956年 ( 丙申 ) 八十一岁
2月6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继续研究甲骨、金石之学。其成果有:《题琅琊石刻》、《题琅琊石刻屏》、《再题汉吉语砖拓》、《题临殷契屏》、《题程瑶田研拓》等作品。并阅读金祖同《殷契遗珠》,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等专著。
完成《纶阁所录殷契》(第四册)。
开始辑录《簠室所抚殷契》(第五册)。
将全部所藏甲骨(准确数字待查。据胡厚宣先生讲:王襄老人旧藏甲骨“才1166片”。)捐献给国家(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1957年 (丁酉 ) 八十二岁
6月,完成《孟定生殷契序》一文。(即为李鹤年写《题孟定生所载殷契拓本》文,后改题为《孟定生殷契序》,收入《纶阁文稿》第四册)。此文中,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天津学者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全过程,是研究甲骨文发现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6月,为唐石父在天津宁河县新获汉瓦,写《题新出残瓦》文。
8月,将《古文流变臆说》、《古陶今释》、《古镜写影》、《簠室殷契》四种书稿,送中国科学院审订。
完成《丛录备忘》(第十册)。
完成《簠室题跋》(卷四),收录1950—1957年题跋。
1958年 ( 戊戌 ) 八十三岁
2月,邀请画家刘子久、陆辛农等人为其画制《翠古园图册》,请陈邦怀作跋,并自题《翠古园记》及诗四首。
完成《丛录备忘》(第十一册)。
完成《纶阁文稿》(第三册)。辑1949——1958年文稿14篇。
继续研究甲骨文:为边正平所藏殷契拓本题诗,录王廉生旧藏殷契拓本45
本于《簠室所抚殷契》(第五册)内。
说明:王襄1904——1958年收录诸家所藏甲骨拓本编序
1904年 《贞卜文临本》 (第一册)
1933年 《殷契录存》 (第二册)
1949年 《契文汇录》 (第三册)
1956年 《纶阁所录殷契》 (第四册)
1958年 《簠室所抚殷契》 (第五册)
1959年 ( 己未 ) 八十四岁
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并将旧藏甲骨拓本,全部赠与《甲骨文合集》编辑部。
完成《纶阁文稿》(第四册)。辑1957—1959年文稿4篇。一生辑《纶阁文稿》共四册,89篇。
1960年 ( 庚子 ) 八十五岁
完成《汉及后汉文物举例.附新文物举例》。是研究(解放前、后)出土传世的两汉新莽时期文物的重要参考资料。
1961年 ( 辛丑 ) 八十六岁
10月,《古文流变臆说》由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该书就甲骨文(69字)、金文(75字)推考我国文字演变规律。
1962年 ( 壬寅 ) 八十七岁
2月,受聘为天津市人民委员会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63年 (癸卯 ) 八十八岁
完成《簠室题跋》(卷五),收录1958—1963年题跋44篇。其中1964年11月16日的《题王纶阁画像》一文,是其一生中所写的最后的一篇文章。一生辑《簠室题跋》共五卷,418篇。
1964年 ( 甲辰 ) 八十九岁
春节,写:“初春试笔,百事如意”。并写诗一首祝问文史馆诸同志:“计来此日皆为客,忽忽清贫过自然。差善诸君皆健者,无穷快乐颂常年。”此为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首古诗,一生辑《纶阁诗稿》共二册,写诗312首。
10月1日,得李骆公制“国情十五年 我寿九十”印。此为生前所用的最后
一方印,一生共用印章170方。
1965年 (乙巳 ) 九十岁
1月31日晚7时30分 ,因患肺炎,病逝于天津市医学院附属第一中心医院(即“天和医院”)。
2004 年12月20日
来源:http://wangcheng139.bokee.com/17230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