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9点30分,南京甲骨文学会在白下区解放路瑞虹巷3号南京市军休活动中心会议室,举办了题为《古文字与书法创作——以我的篆书创作为例》的讲座。主讲人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南京航空航天艺术学院美术学(中国书画专业)副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书法博士邱世鸿(丘若)先生,学会副会长陈爱民主持了讲座。
邱博士在本次讲座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在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篆书创作方面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和已取得的创作成果,可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邱博士指出:“古文字与篆书创作离不开字体、材料、款式这三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要素’。书写不同的篆体,如甲骨文的瘦挺,金文的凝重,中山篆的精劲,小篆的流美各类风格是不同的。而书写在扇面,磬石,绢帛或色宣上的也是不同的。款式的安排就要求和谐的布局,有新意破常规,具有审美意义。”他认为,艺术的美在于“自然、丰富、变化”。鲁迅先生曾提出过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
他强调了篆书的笔法重要性。指出当今不少写篆书的书家,由于不懂篆书笔法,或篆书工力太浅,往往任笔为体,随意涂鸦,名为创作,实际上是哗众取宠,不堪入目。他建议篆书入门还是从小篆入手,悬肘悬腕,笔笔到位,腕力强筋,所谓藏头护尾,肌肤之丽。静以养德,慢以养气,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古人多云不通篆籀,殊难兼工之语,须细细体会。腕力强时字始工,此语非妄也。对于古文字的配篆,很多要强调,如“无”,“义”,“在”,“沉”,“云”,“里”,“台”,“游”等都很复杂。需要查字典,看名家帖,参考古文字书籍。
他告知大家,凡在艺术创作中,都有主题选择、形式构成和表现手段等要求,将一幅宣纸的空间分割为更好的形式,其美感就很强,不落俗套,新色诧眼。如:对联的书写自然是需要对仗工整,内容与形式都要强调,上下款之间不要悬殊太大,字体统一,对称之美由此可见;草篆是需要熟练之后的妙手偶得,发挥出水平,将笔力,笔势,笔意都表达出来。中侧锋交替,增强张力和弹性,达到自由进退的境界;对于多数字创作,需要在宏观上把握整体的和谐,包括题目,留空,正文,落款,钤印甚至装裱等内容;临写甲骨书法须增强笔意,就是要注重书写,如轻重,枯润,虚实,刚柔都要有自然地效果,而不仅仅是刀味的硬挺,劲直。体会中国哲学的辩证法原理,中和之道并不容易。王世镗论书诗曰:由来书画本相同,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指上有清风。他还向大家传授了自己总结出的“创作三态”:“静穆、炽情、闲适。”
最后,他还展示了其珍藏的徐无闻教授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图片。徐无闻先生的甲骨文书法工力精湛而又质朴典雅,让大家一饱眼福。
在历时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中,大家既大开了眼界,又真正领略了古文字书法的特有魅力。讲课结束,邱博士还应邀与部分听众合影留念。
南京甲骨文学会
201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