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名家
 
国际甲骨文化艺术动态
 


郭潇雅:殷商文字之旅探寻甲骨研究
 

殷商文字之旅探寻甲骨研究

 

\

  
  甲骨文,这种三千多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作为中国汉字的起源,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的三种文字早已销声匿迹,只有甲骨文发展了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甲骨学。
  
  河南安阳,提起这个城市的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最近被炒得大红大紫的“曹操墓”,以及关于曹操墓所引发的一系列“真假”之争。然而,对于这个北临漳河、西依太行的八大古都来说,令其享誉中外、备获殊荣的却是殷商文化,尤其是在小屯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更是被称作汉字之根、中华之魂。

 

\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一项“特殊学科建设计划”,把包括甲骨学在内的梵文、八思巴文、契丹文、因明学等11个学科作为“绝学”予以特殊扶持。在这11个“绝学”学科中,甲骨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陌生。那么甲骨文的研究现状如何?对于甲骨文的研究会不会出现研究断裂的可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安阳这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对甲骨文这一具有重要传承意义的“绝学”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1殷墟小屯甲骨之乡
  
  殷墟,又名中国安阳商代遗址,位于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2006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申遗成功最大的因素在于,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自甲骨文被发现百年以来,已在殷墟小屯附近发现了大约15万片甲骨文。
  
  来到殷墟博物苑,记者受到了热情接待。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市场科科长李文静告诉记者,相比于其他绝学,对甲骨文的调查采访真是个好差事。不用跋山涉水,在安阳的殷墟博物苑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就能找到大量甲骨文,并且在安阳还有很多甲骨学的学者,以及由甲骨文衍生出来的甲骨书法、甲骨雕刻艺术。当记者问起甲骨文作为“绝学”会不会出现研究断裂的情况时,李文静表示,目前研究者很多,不会出现断裂。
  


\

  在殷墟博物苑内,讲解员马鑫首先带记者参观了YH127甲骨坑,马鑫告诉记者,该坑于1936年发现了17000多片甲骨,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在1996年国际图联大会上,YH127甲骨坑被列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在YH127展览馆的内侧,马鑫指着一块长44厘米宽35厘米的大龟壳对记者说,这是只“进口龟”,经专家检测,它来自于马来半岛,属于贡品。它的发现说明了早在商代,这里的经济贸易就已经很发达了。
  
  在殷墟地下博物馆,存放了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甲骨文真品,有的龟壳大如圆盘,有的兽骨小如指甲盖。马鑫告诉记者,眼下看到的甲骨文大部分为契刻,也有少量的朱书墨书文字。就是说有的是直接契刻,也有先书写后契刻的,甚至是只书写而没有契刻的。记者问,为何商代人会选择乌龟占卜?马鑫说,《礼记》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当时人们觉得乌龟有灵性,且长寿,因此就用乌龟壳来占卜了。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龟壳卜卦,则是因为商代人太过于迷信,男人打猎、女人分娩、小孩生病等都要先算上一卦,以至于后人发掘的时候,还以为当时的商代闹过“乌龟灾”。
  
  在一块满身“伤痕”的刻辞卜骨前,马鑫简单向记者介绍了古人用甲骨占卜的方法。比如要预测明天是否下雨,首先,取乌龟的腹甲或兽骨,在两旁写上“下雨”或“不下雨”,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凿出一些长槽和圆孔。占卜的时候,由“贞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巫师用一根燃烧的木炭去灼烧这些凹槽。灼烧之后,甲骨的正面便会产生一些“卜”字形的裂纹,如果写“下雨”的一边裂纹较多,那么贞人会推测明天下雨,反之则不下雨。等到第二天,贞人会依照是否真的下雨而在占卜用的甲骨上写“验辞”,以检验占卜的真实性。
  
  随后,马鑫带记者参观了殷商车马坑、商代祭祀基址、甲骨石碑林、甲骨写意书法长廊等景点。在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葬前,马鑫告诉记者,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妇好的事情,比如妇好打仗、妇好征兵、妇好祭祀、妇好分娩等,而妇好的身份和生平事迹,也是由甲骨文对比墓中铭文推断出来的。因此,甲骨文是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殷商社会那扇古老而神秘的大门。
  
  2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离开殷墟博物苑,记者来到位于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一进大门,记者就被伫立在两旁的28块巨大的甲骨碑林所吸引。讲解员冯明慧告诉记者,这28块甲骨片是由青铜所制,代表了28星宿,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走进主体馆内,记者首先参观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展厅,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从文字符号到甲骨文,再从甲骨文演变到现代汉字的过程。冯明慧告诉记者,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就有了裴李岗文化,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刻画符号,然后是公元前3000—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和公元前2000—前3000年的龙山文化,这两个时期的刻画符号更加丰富,而公元前1900—前1600年的下七垣文化是安阳独有的,文字符号出现在当时的夏王朝,紧接着就出现了商文化,产生了甲骨文,这是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接着,又由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了金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所以,从文字结构看,汉字造字的规律,即“六书”理论:象形、形声、指事、会意、假借和转注,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我们说,中国汉字是一脉相承而发展的,甲骨文字就是中国汉字的鼻祖。
  
  在甲骨文专题陈列展厅,冯明慧告诉记者,清光绪年间,当地农民在采收花生时捡到一些龟甲兽骨,他们把这些甲骨当做中药“龙骨”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他的学生在买药材时发现了这些带文字的“龙骨”。但是,由于当时的药铺老板大都拒绝收购上面有刻画的龙骨,所以小屯村的农民就用小刀将上面的文字刮掉再卖,于是许多商代的史料被磨成了粉,当做药材被吃进了人的肚子里,对甲骨文的收藏研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冯明慧说,自1928年由董作宾领导的第一次有计划的甲骨文考古发掘以来,殷墟小屯先后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考古发掘,分别是1936年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出土17096片甲骨,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发现7150片甲骨和1991年在花园庄东地出土1583片甲骨。而研究甲骨学的学者,也出现了著名的“四堂一宣”,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四人因字号里都带有一个“堂”字,被称作“四堂”,“一宣”则是指胡厚宣。
  
  在互动与影像厅,记者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安阳某实验小学的师生。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在各个数字化甲骨文文字游戏机前玩耍,老师则在旁边对学生们大声讲着:“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文献不足的殷商时期历史提供了宝贵材料,在纠正史书中的讹误和印证古书记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冯明慧告诉记者,像这样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参观教育每个月都有两三次,但说实话,给这群小孩子做讲解员可真是件困难的事。冯明慧逐一教记者如何使用展馆内的游戏器材,令记者吃惊的是,游戏里涉及的甲骨文她居然全部认识,冯明慧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做讲解员的每天耳濡目染,在目前可识别的近2000个甲骨文字中,自己已能认出好几百个了。并且每当闲暇时间,她还会努力学习甲骨文,钻研甲骨文知识。
  
  参观结束后,记者见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科科长杨焱,她表示,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安阳建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有汉字之根——甲骨文。中国文字博物馆为甲骨学的基础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了甲骨文的展示、教育和学术研究功能,已经成为了传承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
  
  3甲骨研究方兴未艾
  
  为进一步了解甲骨文的研究状况,记者在古都安阳走访了多位甲骨学专家。
  
  原安阳市甲骨学会会长党相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甲骨文多用于占卜,在周朝出现周易之后,甲骨文就逐渐退出了江湖。清末甲骨文被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巨大的轰动,先后出现了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胡厚宣等一批大学者及李学勤、宋镇豪、蔡哲茂、李家浩等知名专家。因甲骨文有两万多片流失海外,所以在国外也有很多机构和学者研究甲骨文,使甲骨学已成为一门颇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
  
  对于甲骨文研究出现断层的情况,党相魁表示,现在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少了很多,但是相比于八思巴文、梵文、女真文、契丹文等这些少数民族的“绝学”,甲骨文的特点却是和汉字一脉相承,相关研究人员又是人才辈出,所以甲骨学的研究还相对好些,研究断层是不会出现的,只不过是一个队伍大小的问题罢了。
  
  在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甲骨学的研究缺少真正的大师,一些研究者也不具备严谨的治学作风,只是附庸风雅,但甲骨学不会存在研究断裂的情况。首先,和其他“绝学”相比,甲骨文出土的实物、可供研究的文字载体最多,自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以来,甲骨出土的数量已达15万片;其次,甲骨学在北京、安阳乃至国外,都有很多专门研究甲骨文的机构。比如中国文字博物馆成立了甲骨文研究的学术委员会,安阳师范学院也成立了甲骨与殷商研究中心,而安阳甲骨研究学会目前已有100多名老、中、青三代研究人员;再次,甲骨文的专著、论文多达上万种,这为以后的学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最近,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又编辑了一套六册的《甲骨文普读》,它将作为向小学生普及甲骨知识的读物,用以培养年轻的甲骨学人才;最后,甲骨文是一种“活”的文字,由甲骨文衍生出来的甲骨书法艺术、甲骨雕刻艺术已在市面上广为流传,这些艺术品为宣传甲骨文,让更多的人来认识、研究甲骨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胜强表示,甲骨文研究目前方兴未艾,把甲骨学称作“绝学”是因为研究甲骨文难度太大,但甲骨文出现研究断裂的情况却不可能发生。在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的时候,宋镇豪先生主编了一本《百年甲骨学论著目》,竟然达到了600多万字,收录了海内外许多作者的论著,这说明甲骨学研究并不衰落。在新兴的甲骨学研究方面,韩国人对甲骨学的研究可谓异军突起,安阳师范学院刚刚签约了一位韩国甲骨文学者,他对甲骨文很有一套独到的见解。在甲骨文最新研究成果方面,安阳师范学院组织了甲骨文信息处理工作团队,为甲骨学研究结合数字信息技术制定了甲骨文输入法、甲骨文图文资料库等甲骨文软件,使甲骨学的研究搭上了数字化信息的高速列车,甲骨文数字化平台建设将使甲骨学研究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4数字甲骨值得期待
  
  在电脑上可以输入甲骨文字,查找相应释义,之后还能查看该字多种写法的所有甲骨图片。甲骨文学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简单快捷的操作,这在以前是让学者想都不敢想的。今天,在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研究室工作人员十余年的辛苦努力下,这些已经成为现实。这款可以提高甲骨学研究效率、普及甲骨学知识的软件目前已初见成效。在安阳师范学院的网站上,记者也体验了一次“数字甲骨”的风采。
  
  在安阳师范学院的成果展示页面,记者在“汉字查找甲骨文”一栏中输入汉字,即可出现一个或者多个相对应的甲骨文字,十分有趣。在“甲骨文列表栏目”中,记者可像查字典一样点击文字的首字母,查找相应的甲骨文和对应汉字。在“甲骨文输入法”一栏,这里详细介绍了由于甲骨文生词较多,字形不规范而采用的可视化文字提取方式,其方法是根据部首找到甲骨文字,然后通过复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中,也可用图片的形式复制粘贴到字处理软件。而“甲骨文”字典一栏,介绍了甲骨文字典,该字典集字、图、文三位于一体,以“字”为线索,由“字”可查“文”,由“文”可查“图”,并且所有甲骨文字和词条的原文和释文都可以复制到Word等字处理软件中。可以说,甲骨文数字化平台为甲骨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多方位研究手段。
  
  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甲骨文数字化平台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刘永革表示,目前甲骨文数字化平台中已经录入了70000多条甲骨片资料。其中,甲骨文输入法、甲骨文图文资料库、甲骨文编辑与编码研究等科研项目已经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最近,他们的课题组还将迎来又一次挑战:为了使很多不认识的甲骨文字得到解释,他们将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甲骨文字的研究,比如计算机辅****释技术,通过计算机去寻找甲骨片上的信息,通过甲骨文的语意、语法寻找规律,以辅助破译未识别的甲骨文字。
  
  刘永革还告诉记者,甲骨文数字平台对甲骨学和殷商文明的研究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将促进甲骨学的深入研究,开创甲骨学研究的新局面,对甲骨学的研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许当这款软件面世时,郭沫若所说的“一片甲骨惊天下”真要改成“数字甲骨惊天下”了!
  
  在离开安阳师范学院后,记者为甲骨学有这样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现状感到高兴。也难怪,古都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是古都安阳的名片。在街上,连系红领巾的小学生都会背诵郭沫若的《访安阳殷墟》: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国社会科学报本报记者:郭潇雅)

 

 
 
 
Copyright 2011 囯际甲骨文艺术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22831号-1
电话:18351457689   邮编:211171   
通讯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南京晓庄学院 行知楼301室  网络支持: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