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王懿荣纪念馆昨日开馆
新馆坐落在青龙山南河滨路、英特尔大道交会处的王懿荣广场,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除王懿荣纪念馆外,还有福山博物馆、规范展览馆等展馆。
王懿荣得到首批甲骨后,确定其为商代文字,在短短几个月里用高价收 藏 甲 骨 文 片1600余片,并拓本成册。甲骨文肯定了商代存在和年代,而王懿荣成为公认第一位发现人。
“中国唯一,国际一流!”昨日,为期两天的王懿荣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山文博苑开幕,来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福山。在参观新馆后,王懿荣甲骨学术研讨会开幕,专家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进行分组学术讨论和发言,交流甲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甲骨文讲述甲骨发现第一人
新馆坐落在青龙山南河滨路、英特尔大道交会处的王懿荣广场,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除王懿荣纪念馆外,还有福山博物馆、规范展览馆等展馆。
进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青铜铸成的王懿荣全身塑像,背后的主题墙上,是用甲骨文写成的甲骨文字歌———其中一句“一见此物沉疴失,惊呼此字何奇崛。爱奇不惜倾千金,珍护枯骨逾球琳”,介绍的就是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历程。“当时王懿荣旧疾复发,但他偶然见到了作为药材的甲骨片,马上惊为奇物,身上的病痛也忘了。上禀当时皇上光绪帝,不惜千金大量收集保护甲骨片。”福山王懿荣研究会副会长吕伟达给记者进行了“翻译”。“王懿荣得到首批甲骨后,确定其为商代文字,在短短几个月里用高价收藏甲骨文片1600余片,并拓本成册。”吕伟达介绍,这一惊人发现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使中国的传统史学、古文字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甲骨文肯定了商代存在和年代,而王懿荣成为公认第一位发现人。”
甲骨“日记”成镇馆之宝
福山博物馆与王懿荣纪念馆相连,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但王懿荣馆占了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地方博物馆就需要这样,打造自己的特色。”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为新馆点赞,“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博物馆都千篇一律,而这里找到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深层挖掘,有深远意义。”
为了打造特色,新馆显然下足了功夫,分为王懿荣生平和丰功伟绩展厅、甲骨学展厅两部分,展陈设计方案包括官宦世家、幼承家学、金石巨匠、三任祭酒、甲骨之父、永垂青史、风范长存等篇章,参观者按照顺序走下来,通过实物以及声光电的全媒体展示,可以对王懿荣有一个全方面的深入了解。“甲骨之父”成了最受关注的展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甲骨片,王懿荣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就在其中。“甲骨片极其珍贵,所以目前展柜内只有两件是真品,其他都是仿品。”在解说员的提示下,参观者都试图找到“真宝贝”,但成功的不多。因为相比之下,位于展厅中央玻璃罩内的两件残破的甲骨片,实在显得其貌不扬。“甲骨片普遍经历了3000多年的岁月蹉跎,极少能看到完整的文章。”吕伟达指着其中的一件告诉记者:“上面大概写的是‘大王出行天空……’,有点像日记,当年记录王侯外出的天气、言行等情况。”
纪念馆需打造特色权威
新馆内大量展示的书法作品,也成为一大看点。其中不仅有王懿荣自己在人生巅峰、低谷等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还有近年来国内大家为“甲骨文之父”的题字:臧克家题写的“甲骨慧眼”,启功、赵朴初题写的“甲骨文纪念馆”……多年来,几十位国内书法名家都在纪念馆留下了墨宝。值得一提的是,王懿荣第五代玄孙王羽也专程从北京赶到烟台,并为新馆落成赠送了一副王懿荣的亲笔对联。
走出展馆,参观者普遍对纪念馆详实的资料、珍贵的展品表示赞许,不过,专家们则对王懿荣纪念馆有着更高标准的期待。“这里不仅仅要满足普通观众,也要让专家学者眼前一亮。”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计划推荐自己的学生来新馆参观研究,“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详实的资料、专家可以在这里交流研讨、书法家可以临摹书画……打造权威,就是王懿荣纪念馆发展的方向。”
研讨会上,专家为王懿荣纪念馆打造“中国唯一、国际一流”提出了五个“中心”,“展示中心、资料中心、文物中心、研究中心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中心。”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王宇信表示,“今年是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5周年,新馆的开放显得更有意义。” YMG记者 邵壮通讯员 赵洪超 赵逢晶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