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遗风 红茶墨韵
——试论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
南京晓庄学院 陈爱民
摘 要 二十世纪以来,殷商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文字画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而不少艺术家也尝试用甲骨文等古文字与绘画结合或直接以甲骨文字为作为绘画元素。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就是一个突出的案例。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既不同于民国时期丁辅之、钱松喦以甲骨文在画中题款,也有别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现代派书法将甲骨文等古文字还原成现代抽象绘画的做法,而是直接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作为绘画表现的元素,从而使甲骨文字等与山水画有机融合,平淡拙朴,韵味隽永,独步艺林。
关键词 沈红茶;甲骨文字画;书法;绘画
沈红茶(1902—1985)原名寿朋,以字行。祖籍浙江吴兴,生于江苏南京,父辈迁居海宁。自幼受家庭熏陶,遍览山川名胜,旁涉诸子百家。青年时代酷爱书画,常从父辈苦学书画。其书法初从颜体入手,继融魏碑。中年,与周承德、郑功耀、丰子恺、陈之佛、徐生翁、余任天、陆维钊、张天方等名家相往来,切磋书画。绘画山水花卉翎毛皆擅,先后取法沈石田、文徵明、朱耷、石涛,形成古朴华茂、简练深沉、平淡的自家面目。民国时期其与徐悲鸿、刘海粟等同为“野逸派”画家的代表,并有“丰子恺的文章,沈红茶的绘画”之誉,作品流传海内外。尤为人称道的是,沈红茶用甲骨文等古文字元素入山水画,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平淡拙朴,韵味隽永,独步艺林。因而,探讨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色别有意义。
一、殷商甲骨文象形字与文字画
殷商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得到早期甲骨学家的关注与研究。1903年刘鹗于《铁云藏龟》序中指出:“此于车马龙虎犬豕豚等皆象形也,其他象形之字甚多……”对于甲骨文中象形字的特点,1910年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云:“盖古象形之文,以肖物形为主,不拘字画之繁简、向背,征之刻辞中所载诸文,历历在目。”1924年,容庚亦指出:“羊角像其曲,鹿角像其枝,象像其长鼻,豕像其竭尾,犬像其修体,虎像其巨口……因物赋形,恍若与图画无异。”
书画家黄宾虹亦特别关注甲骨文字的“象形”特点,并认为图画源于文字。如1926年黄氏于《三代秦汉之笔法溯源镂刻》中云:“图画肇兴,本原文字。三代而上,形状难分。笔法所存,著于古玉、甲骨、铜器。昔者圭、璧、琮、璜,方圆规矩,俱有尺寸,或制龙虎之文,或刻蒲谷之属。画之最古,莫过于此。……象形之字,粲若图画,细纹秀美,笔法厘然,未可徒作古物观矣。”然黄氏观点当是受此前诸甲骨学家的影响。
殷商甲骨文中不光有众多象形文字,还有文字画。甲骨学家董作宾在《殷墟文字中之人猿图》和《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二文中均有论及。董氏例举《殷虚文字甲编》图版拓本2343的“人猿图”绘画说:“右图,人猿为男性,头脑特大,目圆,耳有孔,口突出。身与胫臼作轮廓形。足如人趾。左手向上右手垂向后。”“左图,人猿似为女性,作侧面坐形。头有眉目,有耳口。身作轮廓,臀部有尾。左手向上,右手作搔痒式。足作爪形,不作人趾。女猿身下,有横列二残字,作壬子上半之形。”又说:“另一版画一鸟如鹑,先画鸟喙,又画一喙一眼,三画乃成全形。可见殷代的书家也兼画家。”
二、甲骨文与现代绘画结缘
由于受甲骨文象形字的启示以及“书画同源”观念的影响,民国期间有些甲骨文书家开始尝试以甲骨文与绘画的结合。
以甲骨文题画,当首推丁辅之。如其《白梅图》左上题款即为甲骨文:“树老不知岁,花幽迥出尘。山林栖处土,图永集贤宾,犹有旧时月,长同太古春。华光传一脉,艺事后人珍。”其后有楷书题云:“集卜文题诗一首,鹤庐丁辅之。”又有扇面《粉色红绿梅》左上角空处亦有卜文题诗:“春光先自占,高处益分明。岁暮日南至,雪深风北行。年年祝花好,九九喜图成。惟有林君复,同传千载名。”其下行楷书题云:“乞浆得米之岁(壬申)集商卜文题画诗录其一以小字划之,颇类刻骨也。守寒巢主丁辅之作于海上。”
画家钱松喦亦喜以甲骨文题画。1940年夏,钱松喦以甲骨文诗题其绘画《农乐图》云:“柳舞南风日正长,麦登桑采放牛羊。老农相约豆棚下,白酒黄鸡共夕阳。”行书题款云:“庚辰夏日,偶步南郊,即景写农乐图,以寄趣,并集殷虚甲骨文录稿。芑庐主人钱松喦诗画。”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的绘画创作中,钱松喦至少给后人留下了数十幅甲骨文题款的绘画作品。钱氏这种对古老甲骨文的迷恋,体现了一个传统型文人画家的质朴品格与人文情怀。
三、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
由于甲骨文本身蕴含有诸多可变性因素,如“山”、“水”、“龙”、“虎”等众多象形字,如甲骨文结构可正可反、可左右上下置换位置,甲骨文一字多形、合文,布局或左行、或右行、或上行、或下行,或参差错落、或大小并置等等。这些颇具艺术性的因素易于引发书画家的联想,于是二十世纪亦有直接以甲骨文字作为绘画的元素而创作“甲骨文字画”的现象。
与丁辅之、钱松喦在画上以甲骨文题款不同,沈红茶是直接以甲骨文等古文字元素入山水画。民国期间乃至建国后,沈红茶与精通甲骨文的张天方先生相往来。张凤(1887-1966),字天方,浙江嘉善人。晚清秀才。1917年到浙江第一师范任教,深得省教育厅长马叙伦先生赏识,1922年公费留学法国。1924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翻译出版法文的《孔雀东南飞》、《中国诗坛近况》和《甲骨刻辞考异补释》等。1925年归国。1939年任浙西天目书院院长,与许明农、吴昌硕长孙吴瑶华等创立天目印社。生前为浙江省考古学会常务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编有《天目印谱》,著有《图象文字名读例》、《张凤字典》等。业余雅好收藏、考古,精于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善以甲骨文入印。沈红茶经常向张凤先生请教甲骨文等古文字,并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元素材创作山水文字画,张凤也曾为沈红茶众多甲骨文字款。沈红茶的甲骨文字画作品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表现素材,以独特的艺术想像力,将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象形因素进行艺术化处理和组合,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追求某种诗意的呈现,别有韵味,为甲骨文艺术园地又增添一朵奇葩。
沈红茶《悬帆思归》便是一幅颇具代表性的山水甲骨文字画。此画由“京”、“石”、“巾”、“舟”、“山”、“草”、“木”、“水”等二十多个甲骨文等古文字组合而成。画面近处山石盘桓,草木苍郁,一亭掩映其中;远处海面辽阔,山重水复,悬帆点点,渐行渐远。作品构图洗练,笔势豪放,墨色淋漓,在近山与远山之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现自然物像的平远与变幻,使画面更显得天真自然,境界悠远。画家惜墨如金,以不经意间挥洒的笔墨,轻松地勾勒出一幅思归的感人画面,表现出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沈红茶山水画笔墨少而意境远,在山水画领域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张凤先生称:“红茶先生为吾东南名家,画有新意,无画家恶气,近以古文字创作国画,真大胆破古今人之蹊径者也。”车前子先生亦谓:“沈红茶的绘画,我不由得想起丰子恺的文章,或者说想起二三年代的一些文人的生活。那里有种醇香,淡淡,但不稀薄,回味之际还很山高水长。或者说厚,厚而不粘不滞,就有了境界,像茶中的滇红金。”
无独有偶。受董作宾甲骨学研究成果启发,台湾吕佛庭亦以甲骨文作文字画。他在《我的文字画》中明白地说出作“文字画”的缘起与意图:“‘文字画’这个名词,并不是我杜撰出来的,乃是甲骨文字学家董作宾先生在他那篇《中国文字的起源》里所引用的一个名词。他说:‘金文可能是甲骨文的前身,不是文字画,而是原始图画文字。’”、“我所作的文字画,是要把象形字从实用的符号里解放出来。不但要恢复古象形字本来的面目,并且更赋予它诗的意境,重新组合为简单、朴拙、有生命、有趣味、纯粹审美的描写画。因此,我不叫‘图画文字’,而叫‘文字画’”这种“文字画”乃是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亦能表现某种诗情画意。
结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受西方现代艺术与日本现代派书法的影响,追求个性、强调创新,一时成为书画界的时尚。在现代派书法的探索与实验中,亦有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创作素材进行现代书法创作的现象,也大都是利用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形象性特点,进行夸张变形,通过对空间分割与对比,水墨的变化与衬托,将甲骨文等古文字还原成现代抽象绘画。现代派书法创作中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利用,实际上也并非独创。如前所述,沈红茶早已有利用甲骨文等古文字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先例。而以甲骨文等古文字为元素创作山水甲骨文字画,需要有甲骨文等古文字方面的传统文化修养,也需要精湛的国画技巧,更需要自由天真的心灵,因为只有通过心灵的滋润而创造出来的甲骨文字画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品。这或许正是我们探讨沈红茶山水甲骨文字画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沈红茶著:《百年红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陈爱民著:《二十世纪甲骨文书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原载《文化月刊》杂志
|